吉师传媒在线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研工作 >> 科研平台 >> ·电视媒体融合发展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 >> 正文

·电视媒体融合发展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
吉林省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电视媒体融合发展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

电视媒体融合发展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简介

一、中心概况

2017年10月25日,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与吉林教育电视台正式确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建立“电视媒体融合发展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

研究中心现有骨干成员5人,中心成员2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11人。中心人员队伍构成梯队合理,起到了对青年教师的培育与指导;中心共派出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内外学术机构交流学习100余人次,形成了良好的队伍建设机制。

中心包括融媒体电视产品创研部(吉林师大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系、新闻系、动画系、数字媒体艺术系与吉林教育电视台总编室、新闻中心、教育教学部)、吉林省融媒体教育电视产品数据分析部(吉林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舆情与大数据工作室与吉林教育电视台新媒体部、技术部)、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研究部(吉林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理论研究人员和吉林教育台管理和研究人员)。

中心主要开展三方面的研究,一是研究我省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策略,特别推进吉林省教育台转型升级的研究。二是开展融媒体电视产品的生产与传播研究,以提升吉林教育电视台的节目创新力。三是开展提升电视媒体数字化、数据化水平的研究。协同研究电视实验影像、数据新闻、基于大数据的电视产品推广。

中心成立了由校领导、科研处、研究生处、教务处、新闻与传播学院领导为组员的领导小组,推动与协同单位吉林教育电视台、地方其他行业产业组织机构的深度融合、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配有主任协调协同各方共同开展创新活动,办公室主任对中心的日常运行进行管理。

二、建设依据、背景与意义

1.1协同创新方向选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是广播电视媒体革新图存、赢得未来的必由之路。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广播电视媒体转型升级,提升广播电视媒体在网络空间的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和舆论引导能力,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见》。由于地域和体制机制限制,吉林省广电媒体、特别是教育电视媒体在融合发展方面创新能力还不强,作为吉林省重点高校的新闻与传播学院应发挥自身的科研和服务功能,为吉林省电视媒体特别是教育电视媒体的创新发展助力。

1.2该方向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

2017年8月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网民总和已经超过全欧洲人口的总量。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促使互联网得到快速发展,为新媒体的广泛使用提供了有利依据,对于传统广播电视来讲,不仅是机遇还是挑战。新媒体的出现,能对传统广播电视进行有效优化,并具有不可取代的独特优势,因此,传统广播电视应依据社会的发展,对新媒体进行广泛应用。新媒体广播电视只有打破原有的界限,才能在时代发展中进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在新媒体行业中占据领先位置。

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发展现状可以总结出三点:第一,新媒体稳定并持续发展,生机旺盛。第二,传统媒体挑战与机遇共存,急需改变。第三,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正在进行。

1.3我国在该方向科技创新面临的主要机制体制问题

首先,传统电视与融媒体发展契合不足。视融媒体包涵着两个方面的机制建设:一是从传统电视向融媒体过渡的配套机制;二是融媒体机构自身的机制建设。但传统电视媒体事业身份和事业机构运作方式显然与电视融媒体市场化运营相去甚远,导致电视融媒体配套机制不完整。第二,传统电视与融媒体之间存在受众定位不同的矛盾。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受众年龄段不同,新媒体更受青年人群关注。第三,部分项目的具体发展方向把握不准,或因国家广电政策的调整所造成政策前景不明朗,或因项目前期调研不足仓促上马等因素,造成了决策失误,项目夭折,不仅在电视融媒体进程中走了弯路,而且挤占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对广东电视媒体全面幵展融媒体产业造成了不良影响。

1.4开展协同创新的迫切性与可行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作出贡献”。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当前高校服务产业和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一种途径。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可以使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形成合力,使各要素有机衔接,发挥最大效用。

对于电视媒体而言,全媒体时代以电脑和手机为主要传播渠道的新媒体正一步步侵蚀着广电媒体的市场份额和目标用户。面对市场的冲击,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思路是亟须解决的关键环节。当下,不少广播电视台都遇到了发展的瓶颈。首先创新不足,其次人才断层严重。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无时无刻不在媒介传播上进行着资源与用户上的争夺与博弈;从本质上来说,这种差异化特点也是构成优势互补、实现融合发展的现实基础。

三、总体目标与重点任务

2.1近中期发展目标

研究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媒体融合发展规律,探索融媒体电视产品的创新技术,提升我省教育电视媒体的创新力、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和竞争力,将此中心建设成为吉林省电视媒体转型发展研究智库,建设成有力支撑吉林省教育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的创新引擎。

2.2整体发展思路

整体发展思路为:坚持“一个”统领,抓住“两个”立足,实现“三步”发展,开拓“四个”领域。

以习近平关于新闻宣传系列讲话精神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统领,立足媒介融合发展,立足传播创新,按照做成(搭架子)、做实(出成果)、做强(有影响)的步骤,在电视媒体的模式创新、内容创新、数字创新、数据创新四个领域逐步发展。

2.3重点建设任务

协作机制的深化与优化。务实而良好的协作机制的建立是本中心工作开展的前提。在双方建立框架协议的基础上,院台双方首要任务是研究协作机制。找到双方发展需求的结合点,在结合点处建立增长点,在结合点处做出亮点。

加强人才协同引进与聘任。吉林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在学科和应用型专业建设中将逐年引进人才,相关博士、长白山技能名师等将聘入本中心工作。吉林教育电视台引进的优秀人才也加入本中心团队,在实践与研究的融合实践中提升创造能力和业务水平。

落实协同研究计划。主要是开展三方面的研究,一是研究我省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策略,特别推进吉林省教育台转型升级的研究。二是开展融媒体电视产品的生产与传播研究,以提升吉林教育电视台的节目创新力。三是开展提升电视媒体数字化、数据化水平的研究。协同研究电视实验影像、数据新闻、基于大数据的电视产品推广。

四、申报基础与培育组建情况

3.1牵头和主要参与单位的已有基础与影响力

牵头单位吉林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现有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编导、动画、数字媒体艺术五个本科专业,有出版硕士、课程与教学论、媒介文化三个硕士专业,有研究生、本科生2000余人,专任教师96人,其中有“长白山技能名师”1人,教授11人,副教授34人,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近30%。学院现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省级应用型转型试点专业集群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1个。近三年来,相继获批《传统戏曲的VR制作与校园传播》等国家和部级项目4项;承担省社科项目11项、地厅级项目32项,成果转化4项,公开发表论文97篇。目前,在地方新闻史与新闻实务、农村题材影视剧与北方民族影像、文化产业与媒介文化等方面研究已形成特色。学院先后成为全国高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吉林省传媒学会、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协会、吉林省新媒体协会、吉林省网络文化传播研究会、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媒介文化专业委员会的委员和理事单位。学院在传媒学术界和业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主要参与单位吉林教育电视台,是隶属于吉林省教育厅的省级专业电视媒体。1995年正式开播,覆盖率在全省达到95%以上,着力打造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家庭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科学素养教育五大节目版块。24小时不间断播出,拥有近百人的电视专业化队伍,拥有广泛的多层次的收视群体。

3.2协同创新体的基本形式、主要构成与任务分工

本协作创新中心的基本形式是:项目团队

本协作创新中心主要构成包括三个团队(部):

融媒体电视产品创研部。主要由林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系、新闻系、动画系、数字媒体艺术系与吉林教育电视台总编室、新闻中心、教育教学部的相关人员组成。

融媒体电视产品数据分析部,主要由吉林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舆情与大数据工作室与吉林教育电视台新媒体部、技术部的相关人员组成。

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研究部。主要由吉林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理论研究人员和吉林教育台管理和研究人员组成。

3.3已开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和主要措施

学生实习实践机制。吉林教育电视台较早地成为学院实习实践基地,有一些优秀毕业生已经留在台里工作。

智库型协作关系的建立。双方在长期的友好合作中,已经才形成一种智库型协作关系。双方在发展策略研究、技术平台建设、业务开展与创新等方面,一直进行着密切的合作。

人才互聘机制。2017年10月,双方签订合作协议,达成人才互聘意向,学院选派优秀教师到吉林教育电视台担任主持人、记者和编辑,选派优秀学生到教育电视台顶岗实习。吉林教育电视台选派优秀主持人、记者、编辑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到甲方任教,依托自身岗位承担实践课程。

3.4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在学院方面,有长白山技能名师1人,教授2人,副教授6人,博士和在读博士10人、和部分青年技术与理论骨干教师参与,其中多人具有电视媒体和新媒体工作经验。参与者中包含学院主要业务干部和系主任。

在吉林教育电视台方面,有台长、运营副总监、总编室主任、新闻中心主任、技术部主任等参与,包含管理和技术力量。

3.5创新要素的汇聚情况

协同创新中心有专门的工作场所200平方米。同时在实验空间方面,承担单位吉林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拥有新闻传播、广播影视、动画数媒三个系列23个实验室,有融媒体中央厨房等19个工作室,构成融媒传播情境,设备设施达到国内同类院校较先进水平。2015年,学院传媒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015年,获批吉林省现代传媒研究基地。私有云平台可实现课程资源的储存、共享,数字资源馆藏空间达35T以上,有专门传媒研究资料室。参与单位吉林教育台有28个站点的非线性编辑网和虚拟演播室、新闻演播室,具有数字化采、编、播功能。

3.6已获得的相关支持情况

本中心在组建过程中获得了省教育厅和吉林师大的大力支持,学校投入专项经费2000余万元,建立演播厅、电视直播实验室、网络直播实验室等基础设施。

3.7前期培育取得的其他主要成效

在学院演播厅等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吉林教育电视台技术部全程参与技术指导,各种技术指标达到协同创新实验研究标准。

院台联系紧密,吉林教育电视台成为学院重要的实践教学基地,很多毕业生在台工作,并成为业务骨干。学院也经常参与教育电视台发展建设咨询、栏目创意。参与策划了“吉林省最美教师”颁奖晚会、“高考大咨询”等节目和栏目。

在吉林省教育厅的支持下,双方已经进行了多次协商,新闻与传播学院与教育电视台已经开展深入合作。

五、下阶段计划开展的重点工作

4.1新的机制体制改革计划与措施

推进协同体制机制创新。一是人才技术共享,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人才技术优势,形成人才合力。二是物力资源互助,双方在前沿设备、平台设施等方面,相互借助,相互支持,共同为中心提供支持。三是智力产品共创。双方建立学校课程与电视栏目的联结机制,共同创作电视栏目和节目,合作开发新媒体影视产品,探索电视内容创新。四是平台资源共建,本协同创新中心为依托,共同申报研究课题,共同建设实验室,共同申请建设资金。

4.2拟开展的主要研究计划与重点任务安排

1.基于课程与联结实验的节目创新及人才培养研究。建立学校课程与电视栏目的联结机制,共同创作融媒体电视栏目和节目,合作开发融媒体影视产品。

2.电视媒体融合发展模式创新研究,重点研究教育电视转型发展,形成相应研究报告。

3.电视节目的融媒体传播应用研究。以学院融媒体中央厨房为依托,研究

4.数字实验影像实验研究。以学院实验影像工作室和动画艺术工作室等为依托,在教育台建立相关栏目,协同研究大学生实验影像。

5.数字新闻研究。以学院舆情与大数据工作为依托,以教育台数据为信息源,协同开展数据新闻研究。

6.基于大数据的电视媒体融合发展需求分析研究。以学院舆情与大数据工作为依托,进行教育电视台收视率分析和电视产品推广研究,形成研究报告。

4.3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生培养计划

建设三支队伍,培养一批学生。

建设数字影像创意与研究团队。目前,我省电视产品生产数字影像技术创意不足,主要是节目包装技术和数据新闻力量的不足。学院借助相关优势力量,形成团队,研究技术,催生成果,以适应“技术为王”的要求。

建设节目内容创意研究团队。目前,央视和一些有实力的地方卫视,在节目内容上已经走出简单的娱乐化、粗鄙化、模仿化状态,进入有深度、有创意、有文化的品位创意阶段,使大众文化产品增加了文化内涵,而不是简单娱乐消费,代表着中国媒体对大众文化景观的重构。学院要以本协同创新中心为阵地,以吉林教育电视台为依托,打造高品位电视节目创意研发团队,以适应“内容为王”的挑战。

建设电视节目数据分析团队。大数据技术为电视节目的精准投送提供手段,目前吉林省电视节目传播研究,还缺少大数据技术的支持。本协同创新中心将组织专门力量,进行本省电视节目的数据分析研究。

结合以上三个方向,甄选媒介文化、新闻传播、新闻专硕等专业研究生和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动画、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本科生参与,在参与中锻炼学生的实战创新能力,一方面充实创作和研究力量,一方面也实现人才培养的目的。

4.4新的资源汇聚计划与措施

与学院“双高”建设相结合汇聚新资源。目前,学院正在积极打造以新闻学为切入点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专业,正在全力打造以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文化传播与数字技术高水平新兴交叉学科,积极建设高水平新闻专硕,以此为目标将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这些资源都将成为本协同创新中心的重要助力。

借助部校共建汇聚新资源。2017年10月中旬,吉林省委宣传部与吉林师大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本院是吉林省省属高校唯一一所部校共建学院,部校共建将有力提升以马克主义新闻观为统领的新闻传播学科水平,将有力提升学院办学实力,将为学院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动力。这些发展资源也将提升本中心发展水平。

借助学院的日益广泛的学术联系汇聚新资源。近年来,本院先后参与吉林省传媒学会、吉林省新媒体协会、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协会、吉林省网络文化传播研究会、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媒介文化专业委员会,并做为理事单位和骨干力量,借助这些资源可以更多地汇聚本协同中心新的发展力量。

T / 0431-81765566

吉林省长春市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卓越大街399号

399 Zhuoyue Street, Hi-tech Development Zone,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

数字化校园
Remember me